公司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公司动态 >> 公司新闻
月盛斋——来自北京中轴线上的中华老字号
新闻已阅读 509次

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《北京 —— 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》里,对北京中轴线有着精彩的阐述:“大略而言,呈凸字形的北京,北半部分是内城,南半部分是外城。故宫作为内城的核心,亦是全城布局的重心,全城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部署,而贯通这整个部署的,是一条直线,一根长达8 公里,堪称全世界最长且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,贯穿了全城,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,正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。”

北京中轴线,不只是一条彰显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智慧的历史脉络,更是串联起众多知名老字号的文化纽带。月盛斋、王致和、六必居、三元梅园等传统美食技艺,在这条城市“大动脉”的滋养下,历经百年时光,至今依然活力充沛、绽放新彩。北京二商肉食集团旗下中华老字号“月盛斋”,就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。

“月盛斋”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年,至今已有250年的历史。创始人马庆瑞,当年是礼部衙门的一名临时工,负责在皇家祭祀时看管供桌。后来,他结识了一位在宫中专门制作羊肉的厨师,便暗自留意,慢慢学会了烹饪技巧,进而自主创业。他所做的酱羊肉、烧羊肉,在北京逐渐小有名气。后来,马庆瑞的后代马永祥得到太医的指点,对作料配方进行了调整。调整后的月盛斋酱烧牛羊肉,不仅美味可口,而且更具滋补功效。

“月盛斋”的加工工艺源自宫廷。到了清末,慈禧太后钟情于“月盛斋”的烧羊肉,于是赐发腰牌,准许其直接向宫里送货。月盛斋烧羊肉自此又回流至宫廷,使得“月盛斋”在声名大噪。后来,“月盛斋”又相继推出了酱牛肉、烧牛肉,这两烧两酱的制作工艺,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堪称代表京城美食的一张名片。

“月盛斋”如今的技艺传承人为李广瑞,他是“月盛斋”第七代酱烧牛羊肉制作技艺传承人,自幼在中轴线边上长大,21岁便进入月盛斋,在月盛斋公司工作了近40年,至今仍奋战在生产一线。

“月盛斋”讲究留存老汤,以老汤增添风味,这一传统延续了两百多年,每煮一锅酱牛肉,都会取出一部分汤底,分离出肉渣,将其作为老汤留存,新酱制的牛肉,同样需要老汤的加持,肉质才能更加入味。老汤的加入过程颇为讲究,先加入清汤,40分钟后再加入油脂,肉香味才会更具层次感。炖煮期间,还要加入一味月盛斋独有的香料,这味香料由月盛斋传承了两百多年的独家秘方制作而成,能够与百年老汤完美融合,达到料香、汤香、肉香、酱香和脂香,五香合一的绝佳境界。

除了百年老汤,“月盛斋”还有流传了两百多年的独家料方,其中包含25种香料,该料方经御医三次调制,料方内容除了每一代传承人,无人得见。加入香料时,所有香料都被研磨成了极其细腻的粉末,即便摆在眼前也无法分辨。

肉好味才香。“月盛斋”使用的牛肉原料,均来自内蒙古定点供应的牛养殖基地,酱牛肉的制作部位全部选用金钱腱,这是牛前腿上一条纤细修长的带筋肌腱肉,筋肉层次分明,口感更为爽口,香嫩无比。

煮肉的过程最考验技术,为了让每块肉都能受热均匀、入味透彻,依靠的是李广瑞等酱肉师傅们的一项绝技——翻锅。“月盛斋”炖肉的大锅直径120公分,深90公分,每次煮肉量约300公斤,煮一锅肉大约需要五至六个小时。一锅肉平均要翻锅5次,每次需翻动约20公斤的肉,这既是一项考验专业技术,又对体力要求颇高的工作。

诚信铸就品质,坚守秉持匠心。通过这篇文章,不知您是否了解到“月盛斋”能够经久不衰的真正奥秘。两百多年来,月盛斋的每一代传承人都传承着匠心精神,以匠心坚守品质初心,确保每一锅酱肉都严格遵循工艺标准,从而制作出五香分明、入味深厚的优质产品,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平的服务,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。

内容来源:BRTV味道掌门 

Copyright © 2010 - 2025 esdhm.net. All Rights Reserved. Web designed byouteweb.com
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  © 版权所有;  京ICP备19051429号

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2939号